详情
1管理 会计 与财务会计的融合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管理会计对内,财务会计对外”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成为了企业管理者们的共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分别以内部管理和对外报告为目标,按照各自的核算方法体系,进行双重核算。然而,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正在逐步趋于融合,二者的边界逐渐消失。
[图片0]
1 构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体系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是对企业会计的进一步完善,是会计发展的一项突破。通过构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体系,使企业会计活动不但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多方面需求,还能够有效防止不必要的浪费与重复状态。由于目前在企业会计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比还处于相对薄弱的地位。因此,可以采用以下措施弥补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不平衡,以促进二者的有效融合。首先,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当重视企业决策中管理会计的作用。企业高层的重视能够促进管理会计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有效运用,促进企业利用管理会计信息进行控制、管理、决策。其次,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素质,强化管理会计教育。企业应当开展管理会计培训,对会计人员和相关的管理者加强工作指导和业务培训,促使企业各级人员都能够了解、懂得管理会计,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队伍。第三,采用恰当的方法采集基础数据,确保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有效融合。第四,细化会计基础工作,优化财务资料,促进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
2 合理构建确认基础和计量模式
财务会计应当突破单一的权责发生制基础模式,在确认基础时需要充分考虑现金流量,努力构建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流量相结合的会计确认基础。这样既能够协调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确认基础,还能够降低管理会计的工作量,有利于企业对外报告现金流量信息,更好地满足外部信息需求。在计量方面,财务会计需要使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现净值、现行市价等多种计量模式相互配合。随着新金融工具的不断出现,企业财务会计计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单一计量基础逐步扩展到物种不同的计量基础,例如,采用现行成本计量存货,采用现行市价计量短期有价证劵,采用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长期负债与资产,这有利于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进一步融合。
3 运用变动成本法进行有效衔接
变动成本法能够提供变动成本资料,有利于管理会计的量本利分析与盈亏临界分析,能够为成本控制、计划以及经营决策提供客观参考依据。变动成本还能够和责任会计、弹性预算、标准成本等直接结合,从而在生产经营与计划控制等环节发挥重要的作用。将变动成本法引入到财务会计当中,能够促使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衔接,促进企业运用会计更好地服务经营管理活动。
2管理会计师的社会监管
社会监管的主要工作内容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管理会计师的社会监管是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管理会计师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过程中接受财政等有关经济管理部门的委托进行社会审计,借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1)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管理会计师的业务工作范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审计业务、会计咨询业务和会计服务业务。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管理会计师的社会监管工作职责主要体现在《管理会计师法》规定的审计业务当中,主要有:①审查企业的会计报表以及与会计报表内容相关的有关资料,并且根据审查的结果出具审计报告。②验证企业的注册资本与实收资本,并且根据验证的结果出具验资报告。③办理企业在合并、分立、清算等活动过程中发生事宜的审计业务,并且根据审计的结果出具相关的业务报告。④办理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审计业务。另外,根据有关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对本所管理会计师承办的业务要承担民事责任。
(2)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管理会计师的监管工作权限。在履行社会监管职责的过程中具有相应的监管工作权限,是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管理会计师履行监管职责的重要保障。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管理会计师的监管工作权限主要包括:①查阅权。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管理会计师在开展审计业务的过程中,有权根据工作的需要财政监管理论分析与制度优化查阅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查看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现场和相关设施。②反映权。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管理会计师对在办理审查、验证等审计业务中发现的与国家规定相抵触、重要事项的核算不实、容易使利害关系人产生重大误解等方面的问题,有权在出具的有关业务报告中进行反映或予以指明。③拒绝权。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管理会计师在被审计单位出具的证明不实或是不当,不提供有关会计资料和文件以及提出不合理要求的情况下,有权拒绝出具有关的业务报告。
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管理会计师的社会监管与财政部门监管之间存在的联系来进行的。研究探讨各监管主体相互之间在工作中的关系,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对于广义的财政监管内容,特别是财政部门及其监管机构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性质有一个更为全面的理解。
3建立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
我国已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是对我国会计制度的根本性变革,从实质上反映了市场经济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要求。企业必须要依法建立起以会计准则为基本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来组织会计核算。要遵照上述有关规定来规范企业会计核算的内容。要形成规范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对会计科目的运用,凭证填制与审核,记账、算账、报账及财产清查等会计方法必须用“企业会计准则”和具体准则来加以规范和统一。对各类资本投人,要按“准则”的规定进行计量和确认。在使用各类资产时,要投资本保全原则来考虑其使用时限。要选用“准则”所限定的,对企业收益有正向影响的会计方法组织核算。对滥用会计核算程序与方法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必须坚决加以制止。
(一)适当集中财权,强化管理
资金调度权、资产处置权、投资权、收益分配权、财力人员的任免权要集中总机构,各分支机构只有经营权,实现由分权型管理向集权型管理的根本转变。同时,缩小管理半径,尽量少设三级或以下的分公司,减少管理层次,有利于适当集中财权,实现有效监控。
[图片1]
(二)健全内部机制,强化财务监管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因此必须保证财务管理的权威地位。财务管理机构设置要科学,财力管理制度要健全统一,执行要有刚性,检查、监管要到位。设立内部结算中心,以便有效融通资金和加强监控。实行公司内部财务信息联网,提高财务监控质量。实行目标管理,健全激励机制。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考核最终成果为核心的现代管理方式,实现对下属分公司的绩效评价与控制,是最理想的激励方式,对调动下属分公司的经营和管理的积极性来说,是一种强制约束机制。统一采购物资。实行类似政府采购制度的统一采购制度,以利降低采购成本,减少仓储费用,加速资金周转。
4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特点的财务会计组织机构
由于现代企业集团化、跨地区经营的特点,企业总机构必须妥善处理好与下属分支机构之间的财务管理关系。处理好统一性与自主性的关系,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做到既能灵活地集中财力,保证生产重点需要,使资金得到有效使用,又有利于调动下属分支机构的积极性。使其在保证完成总机构下达的各项经济任务的基础上,有一定的自主权,享受相应的经济权益并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由于现代企业的经营范围广、分支机构多、物资流量和资金流量大,企业必须从商品经营为主转变为以资本经营为主。总机构应成为投资中心和分配中心。分支机构成为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要适当划分各级管理权限,费用计划管理,资金有偿使用。以资本增殖最大化为目标,为股东或投资者谋求最大的回报。建立和完善企业会计管理体制,必须体现出先进、合理、高效的原则,使会计管理职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一)超脱型
即在董事长下设财务总监,分管企业财务会计业务。这种机构体现了董事会的授权,又有利于充分体现财务会计的地位和作用,有效地维护股东或投资者的权益。
(二)专家型
即在总经理下设与副总经理平行的总会计师,负责分管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目前我国企业大多采用这种设置。这种机构充分体现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专业性和决策中专家意见的权威性。
(三)分权型
即在总经理下设负责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副总经理。这在美国的企业中比较常见。在这种机构中,负责业务的高层主管都拥有财务副经理的头衔。直接向总经理报告财务情况。就我国企业来说,股份制企业可以实行第一种超脱型,而实行公司制的企业实行第二种专家型比较适合我国的情况。财务会计机构还是不必分设为好,更有利于讲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