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1 会计 行业环境是什么意思
会计行业环境是什么意思?会计,行业成熟,竞争激烈,整体行业收入一般。但是,发展空间大,尖端人才收入很高。会计知识更新速度快,需要不断学习。会计需要学历、证书、经验、综合运用能力整体有机结合,才能向更高层次发展。入了会计行,需要不断考证,证书越多,对自己越有利。学历和证书是敲门砖,进门后,关键看综合运用能力。会计需要很广的知识面,需要法律、经济、政治、市场、管理等多方面的只是。
[图片0]
会计越老越值钱,不怕年龄大了没人要。高中低各个档次的都需要,如果全是高级会计师,谁也不服谁,如何管理?高层次的人才,需要高工资来养,对企业也是一种负担。财务机构的人员,也要分工合理,老中青结合,男女搭配,更要按照各个岗位的核算需求配备相应的人员。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稳定的整体。 会计的发展空间:出纳、银行会计、税务会计、成本会计、主管会计、财务经理、财务总监,大型集团公司财务总监,大型跨国集团公司财务总监等
2财会的基本常识
1.怎样设置与配备出纳机构与人员
出纳机构一般设置在会计机构内部,如各企事业单位财会科、财会处内部设置专门处理出纳业务的出纳组、出纳室。《会计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各单位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不具备条件的,可以委托经批准设立的会计咨询、服务机构进行代理记账。”会计法对各单位会计、出纳机构与人员的设置没有做出硬性规定,只是要求各单位根据业务需要来设定。各单位可根据单位规模大小和货币资金管理的要求,结合出纳工作的繁简程度来设置出纳机构。以工业企业为例,大型企业可在财务处下设出纳科;中型企业可在财务科下设出纳室,小型企业可在财务股下配备专职出纳员。有些主管公司,为了资金的有效管理和总体利用效益,把若干分公司的出纳业务(或部分出纳业务)集中起来办理,成立专门的内部“结算中心”,这种“结算中心”,实际上也是出纳机构。
(2)出纳人员配备。
一般讲,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单位,在银行开户的行政、事业单位,有经常性现金收入和支出业务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都应配备专职或兼职出纳人员,担任本单位的出纳工作。出纳人员配备的多少,主要决定于本单位出纳业务量的大小和繁简程度,要以业务需要为原则,既要满足出纳工作量的需要,又要避免徒具形式、人浮于事的现象。一般可采用—人一岗、一人多岗、一岗多人等几种形式:
一人一岗:规模不大的单位,出纳工作量不大,可设专职出纳员一名。
一人多岗:规模较小的单位,出纳工作量较小,可设兼职出纳员一名。如无条件单独设置会计机构的单位,至少要在有关机构中(如单位的办公室、后勤部门等)配备兼职出纳员一名。但兼职出纳不得兼管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及稽核工作和会计档案保管工作。
一岗多人:规模较大的单位,出纳工作量较大,可设多名出纳员,如分设管理收付的出纳员和管账的出纳员,或分设现金出纳员和银行结算出纳员等。
3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会计工作之所以在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跟它所起的作用离不开的。它的重要作用主要表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会计工作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二十一世纪人才是核心,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现代企业管理越来越倾向于“以人为本”。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科学的方法使人力与物力达到最好的结合,通过对员工进行思想和心理上的激励,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和工作积极性,以及利用监督机制对员工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从而实现提高企业效益的目标。而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的达成离不开会计工作的支持。
首先,会计工作的核算能力可以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通过会计信息和数据对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判断,从而分析员员工的个人价值和对企业做出的贡献。通过会计信息对员工工作进行绩效考核,以此进行相应的奖惩,提拔出色人才。另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根据会计信息做出的人才分类,对企业招聘引进新人才提供方向和选择标准。从而可以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
另外,会计工作还可以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监督指导。主要体现在对企业的费用支出情况、应收款项的发生和回收情况等这些方面。这些会计信息客观的反映了人力资源管理上的投资收益情况,从而发现和纠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的不合理情况,以及调整人员结构和人物结合方式,从而使员工走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各尽其能,发挥出自身最大的优势。此外,会计信息的如实反映,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使财务放到需要的地方,避免私人非法占有公共财产,造成企业不必要的损失。(二)会计工作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财务管理主要是对企业财产情况进行负责,主要包括财产安全和财产完整,而这项工作主要与会计工作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会计工作主要对企业的财产的价值与数量、存储量与消耗量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对企业财产的流动方向及变动情况、成效与损失情况等都有确切的反映。这对企业财产管理部门对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等工作的具体内容进行有效地监督与管理,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从而进行合理的资金结构调整,把财务用到可以提高企业生产销售有利的环节上去,保证企业资金的健康运转。比如企业根据资金的运转情况,找到不合理的资金投入,对其进行重新分配,把资金投入到合理的环节上去,减少不良资产的消耗,提高企业有效资产的运转,进而提高企业的经营利润。
4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会计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一个企业的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一两个管理部门的事情,它往往是多个不同的管理部门的共同作用结果。而会计工作可以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准确、详细的会计信息,同时它与各个部门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此会计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
[图片1]
会计信息是反映企业经营情况的晴雨表。通过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的日常会计工作,反映出企业一个期间的经营成果,企业可以根据会计工作所反映的情况及时调整经营方案。会计信息是企业经营决策的基本依据。会计信息除了对公司内部经营情况反映之外,它还对外部经济形式进行分析判断,了解外部经济环境改善经营对策。会计信息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主体对策制定的重要依据。国家通过对每个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加以分析、整理、反映,最后制定适合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
会计工作结果是企业经营决策正确与否的判断标准。企业对生产经营制定相关政策以及做出某项经营决策后,它的正确与否,需要通过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来检验。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企业的会计工作结果通过财务报表等相关信息进行反馈,它可以对企业的下一个阶段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以此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由于会计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会计机构及其会计人员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他们需要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如实地反映、分析、监督,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确保企业生产销售、产品定价、市场开拓等的有效统一,从而保证企业经营决策的可靠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