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1管理 会计 方法应用
管理会计方法应用——研究数据资料的来源是经验研究方法中的一个重要关注点,而这些数据的取得方式也很多样化,例如,实验获取、调查研究、实地或案例调查等。从这点我们可以发现经验研究方法在规范过程中大部分也遵循了实证研究的规律,似乎将其看成实地研究也未有不可。然而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经验研究方法大多还是属于一种探索性和描述性的研究,并不是先有假设,再来通过收集资料证据来验证的过程。
[图片0]
经验研究方法在管理会计研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具体来说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为实地研究等新型的研究方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经验研究方法的不断探索和完善也是对管理会计研究事业的一大推动,因而也能进一步完善会计在管理机制和操作规范的应用,为今后会计事业的发展准备了条件。第二,研究人员通过经验研究,不断寻找证据的过程能够发现企业目前会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再实施解决之后,不仅能帮助企业补救内部的财政问题、挽救财政危机,同时也能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探索出新的出路。所以说,在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除了要依据我国国情建立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外,革新和突破意识同样重要。经验研究方法中的三种一般性规范方法对我国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而这一方法在许多企业和单位都已得到了很好的实施。
2规范预算管理体系
企业经营预算是经营活动的起点,是引导控制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的标准,制订科学合理的预算可以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为加强预算管理,开滦集团煤业公司成立了预算工作领导小组,设立预算管理办公室,制定了预算管理办法。
按预算的层次划分,煤业公司下属矿业公司建立了由矿业公司级、市场部级、区队级、班组级预算组成的四级预算体系。一级预算包括财务预算、内部承包预算、内部投资及安全费用预算,编制预算的责任部门为财务部。内部承包预算是指企业以财务预算为基础,剔除基层单位不可控费用项目、考虑企业修旧利废收益、增加内部投资及安全费用等项目资金后,用于对企业内部各单位进行承包的预算。二级预算是指生产任务及各专项成本预算,编制单位是各个专业市场部和机关各职能部门。三级预算是指专业市场部与基层单位进行有偿结算的预算,编制主体通常为基层各单位,专业市场部负责审核。四级预算是指基层单位对其内部班组进行市场化精细管理的预算,编制预算的主体为区队内部各个班组,区队负责审核。
在企业内部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可以为市场化精细管理提供有效的管理平台和技术支撑,有力地推动市场化精细管理的深入开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为企业走向科学化、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轨道做出积极贡献。
3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是在财政部1994年4月发布的《会计人员工作规则》基础上重新修订的,它全面总结了《会计人员工作规则》实施以来的基本经验,结合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对会计基础工作方面的有关内容,作出了比较系统的修改和规定。会计内控制度是对会计信息产生过程的控制,不仅是单位内部的管理事务,更牵涉到国家及投资者、债权人等社会公众的利益,必须由国家统一程序来保证,为规范各单位内部会计管理活动的制度和办法,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五章第八十四条中又明确规定各单位要建立内部会计管理制度,这就要求各单位要按照《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第八十六条 各单位应当建立内部会计管理体系。建立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贯彻执行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会计工作的重要措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4加强内部会计管理
1.完善各项制度
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管理体系。单位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主要是指一个单位的会计工作组织体系。内容包括:按照《会计法》和《规范》规定的原则,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置本单位的会计机构及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的职责。单位领导人应当对会计工作全面负责,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其他人员应当认真执行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督促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贯彻实施,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明确会计机构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分工与协作关系,会计部门与单位内部其他各部门如统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等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明确它们之间的职责、分工,有利于明确责任、加强协作,也有利于管理者的监督、考核。
2.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是对单位内部会计人员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对会计人员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的规定。制定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时,应主要明确会计人员工作岗位的设置、岗位职责和标准、岗位轮换计划、岗位考核办法等方面的规定。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是对一个单位会计工作进行具体分工而设置的各个职能岗位。会计工作岗位上般可分为:会计机构负责人或者会计主管人员,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结算,总帐报表,稽核,档案管理等。由于各个单位所属行业的性质、自身的规模、业务内容和数量以及会计核算与管理的要求不同,在设置会计工作岗位时,必须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需要设置会计工作岗位。有的分设、有的合并、有的不设,以满足会计业务需要为原则。会计工作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但出纳人员不得兼管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帐目的登记工作。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轮换。会计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会计业务的培训。各单位应当合理安排会计人员的培训,保证会计人员每年有一定时间用于学习和参加培训。对会计岗位进行有计划的轮换是对会计工作的一个新要求,也是十分必要的。 对会计人员进行岗位轮换,既可以使接替人员对前任的工作进行检验,纠错防弊,防止违法乱纪,又可以激励会计人员积极提高业务技术水平,按时完成份内工作,使每个会计人员熟悉本单位。
3.会计账务的处理程序制度
账务处理程序主要是对会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流程和基本方法的规定。内容主要包括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确定本单位的会计科目及明细科目的设置和使用范围;根据《规范》的规定和单位会计核算的要求,确定本单位的会计凭证、格式、填制要求、审核要求、传递程序、保管要求等;根据《规范》的规定和单位会计核算的要求,确定本单位总账、明细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等的设置、格式、登记、对账、结账、更正错误等要求;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确定本单位内部会计指标体系考核要求。
4.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原始记录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环节。对原始凭证要从凭证是否真实、齐全,手续是否完备,数字是否准确等方面进行认真核实,加强对原始记录的审核与监督,这是有关会计人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