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终于领会执行性管理会计
终于领会执行性管理会计

终于领会执行性管理会计

作者:htnews2   2023-01-31 15:53:58  点击:9

详情

1执行性管理 会计

执行性管理会计是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为基础形成的会计信息系统,主要包括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等方面。它把事先计算引入会计系统,实行事先计算、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相结合,为会计直接服务于企业管理开创了新路,可以更好地为提高企业生产和工作效率,实现成本最低化服务。但它局部性、执行性的管理会计,仍处于管理会计发展历程中的初级阶段。

[图片0]

执行性管理会计阶段的主要内容是:

1预算控制

预算就是用数字编制未来某一个时期的计划,也就是用财务数字(例在财务预算和投资预算中)或非财务数字(例如在生产预算中)来表明预期的结果。西方与中国习惯所用的“预算”概念,在含义上有所不同。在中国“预算”一般是指经法定程序批准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企业在一定期的收支预计;而西方的预算概念则是指计划的数量说明,不仅仅是金额的反映。

2责任会计

责任会计是在分权管理条件下,为适应经济责任制的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若干责任单位,并对它们分工负责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控制、考核与业绩评价的一整套会计制度。责任会计是以往的各种会计管理制度的发展。

2农村会计管理工作现状

从调查情况看,各级政府对农村会计管理工作比较重视,财政部门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和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新特点,立足实际,普遍实行了“村账乡管”、“村级财务集中核算”和成立“农村财务结算中心”等多种形式的农村会计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现阶段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比较规范。

1.基本情况

截止2009年2月底,我市辖五县(市)五区,共有92个乡镇,17个市区涉农办事处,3302个行政村,会计3294人。其中:男3138人、占%,女156人、占%;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1213人,占%;50岁以上1514人、占%,40-50岁1229人、占%,30-40岁495人、占%, 30岁以下56人、占%;初中以下文化程度1452人、占%,高中1425人、占%,中专以上417人、占%;具有中初级会计职称的216人,仅占%,无职称的高达%;参加年度财政部门组织的培训1176人,占%,参加年度农业部门组织的培训1013人,占%;财政部门管理农村会计的乡镇数58个,占%,农业部门管理农村会计的乡镇数51个,%;村账乡管的乡镇数70个,占%,实行代理记账的乡镇数39个,占%。

2.管理现状

(1)农村会计管理体制现状。目前我市乡镇对农村会计的管理体制有五种:一是财政部门统一管理。落实较好的单位是滑县,滑县22个乡镇农村会计全部由乡镇财政所统一管理。二是农业部门管理。我市除滑县外大部分县(市)区还一直延续着农村会计由乡镇农经站统一管理的模式。三是市区涉农办事处统一管理。四是农村自行管理。五是农村无会计,只设报账员,没有明确管理部门。安阳县和内黄县大部分行政村属于此类。

(2)农村财务账目管理现状。我市农村财务账目管理方式有四种:一是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大部分乡镇财政所对农村会计的经费账进行统一管理,成立了“农村财务结算中心”,实行了代理记账,有条件的乡镇财政所落实了会计电算化,实行了专人管理。二是农业部门管理。部分县(市)区乡镇农经站对农村会计的经费账进行统一管理,成立了“农村会计代理中心”,有条件的乡镇农经站落实了会计电算化,实行了专人管理。三是市区涉农办事处统一管理。四是农村会计自行管理。

3管理对策与建议

1.归口管理。根据《会计法》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的会计工作。”各地要尽快理顺管理体制,把归口其他部门管理的农村会计工作尽快划归财政部门统一管理。无论村账村管、村账乡管,还是委托代理记帐业务的中介机构代理记帐,财政部门都要按照《会计法》的要求,切实履行职责,认真抓好农村会计管理工作,为促进我国农业改革与发展的大政方针政策在我市顺利实施提供财政管理保障。

2.加强培训,提高农村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根据《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切实做好村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突出教育的实用性。市、县财政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划拨专项培训经费,以解决农村经费短缺带来农村会计不愿意自费参加培训的问题。落实全员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同时,各地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制定本地的农村会计人员选拔培养规划,尽快解决当前存在的农村会计人员学历低、无会计资格证上岗等突出问题,为加强农村会计管理工作增添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3.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为了全面、高标准加强农村财务会计工作,县、乡、村三级要按照职责分工,结合实际,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农村会计工作管理制度,重点制定村级资产登记管理制度、财务开支标准及审批制度、村级收入管理使用制度、财务公开和村民查账制度、民主理财制度、财务审计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收益分配管理制度、任期审计制度、重大事情资金申报请示制度、农村经济合同管理制度以及各工作操作规程办法、管理职责等相关配套制度,并切实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

4.加快农村会计管理电算化建设。推进会计电算化进程,统一标准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各乡镇推行会计电算化,实行微机联网,建立县乡网络监控管理,加快农村会计电算化推广普及速度,尽快提高农村会计管理水平。

5.切实落实农村财务公开制度。各地要加大农村会计管理力度,按要求落实村级财务公开制度,提高村级财务收支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4农村会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尚未理顺。《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一章第七条规定:“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实际上,我市部分县(市、区)财政部门只管理到本行政区域内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及县办企业的会计工作,而没有对农村会计实行统一管理,导致部分乡镇农村会计工作仍由农业经济管理部门管理,这是不符合《会计法》规定的。

2.人员业务素质偏低。从调查统计数字可以看出,初中以下人员占大多数,无证上岗现象严重,不符合《会计法》及《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的要求。由于专业素质较差,已严重阻碍了农村会计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的提高。

3.制度落实不到位。一是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难以把握。实行村账乡管、集中核算后,会计人员的职权上划,日常的经济核算由乡镇经管人员代理,村会计的职责范围发生了变化,会计人员的参谋、决策职能难以有效发挥。二是财务管理混乱。记账不规范,账账不符,账实不符,账表不符等现象仍然存在。有的村不能做到按时公布账目。三是村账乡管流于形式,资金代管不彻底,存在坐收坐支现象,民主理财失去意义。村账乡管多数仅对财政性资金如专款、转移支付资金进行了管理,对村级集体自收的资金如承包、出租、变卖资产等其它收入管理不到位。

4.农村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普及率低。虽然有部分乡镇实现了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但还存在着甩账无人验收、操作人员无证上岗、电算化管理制度不落实、账目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全市实行农村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比率较低。

相关分类
需要在电脑上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