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终于领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终于领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终于领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作者:htnews2   2023-01-31 23:02:23  点击:19

详情

1 小学 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在讲解课程时,就需要转变自身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措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运用多媒体教学

数学知识具有众多的符号、公式、图形,这些知识点对于小学生来说往往是枯燥难懂的,教师通过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能够透彻的理解知识,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知识点化抽象为具体,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数字、公式、图形、符号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将单一枯燥的知识点汇聚成一个知识网,更利于学生的理解。

笔者在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备课过程中,经常将教材中复杂的图形习题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进行讲解,通过课件的讲解可以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图形的变化和辅助线的描绘,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要点。

[图片0]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拓展性教学方式。教师应当结合数学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的设置学习任务,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亦是如此,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够主动的去学习,将学习数学融入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去。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把练习带入到生活中去,在家中运用树叶进行加减法的练习,运用分蛋糕锻炼学生的除法运算等。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使学生的运用能力得到了提升,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多表扬勤鼓励。教师的鼓励才是学生前进的动力,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拥有成就感,体会通过辛苦劳动获得肯定后的快乐。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但是很多教师在提问时往往会偏重于对成绩好一点学生的提问,对成绩差基础薄弱的学生往往是很少提问或者是不提问,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采取批评点评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是错误的落后的,会极大的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消极心理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课堂上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不论学生回答的正确与否,教师都应当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孩子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增强对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

2课堂教学方法一

运用已有经验进行新课导入,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小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在具体的看、摸、折、量、比、算等一系列的操作过程中,可以让小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并且从中摸索出一定的数学规律,非常有利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具体来说,在进行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相关内容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借助于精心的课堂教学设计来引导小学生在动手实践、观察、比较的过程中探寻出一定的数学规律。教师可以让每一位小学生拿出9支铅笔放在文具盒之中,每个文具盒中放的铅笔的支数是相同的,存在几种放法,能够放几盒?在小学生动手实践的基础上

可以得到下面的几种放法:(1)每个文具盒放3支,9÷3=3(盒);(2)每个文具盒放9支,9÷9=1(支);(3)每个文具盒放2支,9÷2=4(盒)多1(支);(4)每个文具盒放4支,9÷4=2(盒)多1(支);(5)每个文具盒放5个,9÷5=1(盒)多4(支)。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认真地研究以上的几个除法算式,同时对于小学生进行提问:“具体的放法能够分成几种情况?”小学生会非常容易地发现:一种是能够刚好分完,另一种是在分完之后仍然剩下。这样,教师就可以告诉小学生,对于刚好分完的情况,是除法的除法算式,大家在之前的课堂上已经学会了,对于分完之后仍然剩下的情况,将其称之为“有余数的除法”,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进行板书。同时,教师也应该教给小学生分完之后仍然剩下的数是“余数”。由此看来,运用已有经验进行新课导入,能够非常科学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小组讨论的方法,为小学生提供创新环境

在进行小学数学中“乘法的初步认识”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有这样的一个结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教师可以举例“9+9+8+9+9”,并且留出一点的时间让小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自由地讨论,通过何种方法可以既快又好地得到最终结果。

小学生想出了:“(1)9×4+8 (2)9×5-1”第二种想法更有创造性。小学生们在讨论中,提到:“假如加数8也看成是9,有5个9,得数就多1,所以最后要减1。”从小学生们讨论的语言中,能够发现他们在不断地思考和创新。由此看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小组讨论的方法,能够为小学生提供创新环境,有利于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升。

3课堂教学方法二

与学生进行沟通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老师作为课程讲解的主体,依据教材生搬硬套讲解理论知识,学生机械性的背诵知识点,老师与学生之间缺少沟通,从而限定了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及创新能力,教学质量相对较差。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应转变此种局面,与学生进行沟通,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引导学生自行探索知识点,从而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在讲解“两位数加法”课程时,就可以先为学生布置一道习题“42+21=?”然后让学生自行进行计算,获取结果。

待学生计算完后,选出部分学生讲解自身的解题思路,就会发现学生们的思路很多,一些学生先将42拆成40与2,然后计算40+21=61,61+2=63,从而获取正确答案;而还有部分学生将21拆分成20和1,然后计算42+20=62,62+1=63。获取正确答案,教职人员需要对学生的不同观念进行总结。需要注意的是,当学生出现一些特殊的观点时,教师不应急于否定,而需要认真聆听,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记忆知识点,提高教学质量。

[图片1]

将数学知识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内容都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教师就需要将数学理论知识同学生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帮助学生找寻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冬季清雪活动时,老师就可以为学生假设一道数学习题:如果扫雪的距离为200米,学生们被划分两个小组,如果A组单独工作,则4小时可以完成,如果B组单独工作,则5小时可以完成,那么,A、B小组一起工作,几小时可以完成?学生们通过已知的知识可以得到结果:200÷(200÷4+200÷5)≈(小时)。然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工作,学生就会发现真的差不多应用2小时完成。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很容易的记忆相应知识点,从而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4课堂教学方法三

(1)表现分析法:教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表现不是简单地记个等级和分数,而是从尊重、爱护、平等的原则出发,对学生实施积极、适度的鼓励性评价,维护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如用欣赏性的话语指出学生表现中的优点,用鼓励性的语言提出表现中的不足,客观公正、热情诚恳,使学生体验到评价的严肃性,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水平。

(2)观察法: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数学的愿望、兴趣变化、人际关系和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创造性发挥程度。教师可以观察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相互观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变化。

(3)谈话法:这是数学教学中最常用的评价方法之一,通过师生之间平等、和谐、愉快的对话与交流,教师把话题自然地转向评价,引起学生对自己表现的反思,同时又不会中断教学进程。

(4)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和交流的方式,随时询问学生对某次数学活动的意见、建议、收获,还可搜集学生在审美趣味的爱好方面发生的变化。

(5)档案夹评价法:活动档案夹评价是一种学生学习数学全过程、重视学生自主评价的形成性评价方式,旨在帮助学生成为对自己学习具有思考评价能力的人。

相关分类
需要在电脑上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