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国际市场正在发生的事仍与中国金融市场有诸多不同,但却越来越具有借鉴意义。当瑞士信贷首席执行官杜德恒(Brady W. Dougan)近日来到中国时,无论是商业银行高层还是监管部门官员,都在向他了解华尔街以及全球金融业正在面临的全新监管规则。
“现在各个国家的监管环境都是要求银行有更多的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另外要限制以自有的资金进行交易。”杜德恒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独家专访时如此表示。
瑞信模式:
财富管理“保障” 慎用自有资本
不久前披露的2010年财报数据显示,瑞士信贷全年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下滑24%,净资产收益率为%。同时,该银行将未来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从18%下调到“15%以上”。面对国际金融体系特别是华尔街的新监管规则,这种谨慎的预期可能更为现实,因为它可能较为真实地反映了财富管理和投资银行两大业务条线的长期价值。
“考虑到2007年和2008年全球发生了一系列事件,我们认为有必要对整个银行业的架构和经营方式进行一些改革和变化,目前监管环境要求我们有更多的资本,有更多的受到担保的流动性的架构。我觉得这对于银行业而言是健康的,它会给整个金融行业以及整个市场带来更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杜德恒坦率地说。
杜德恒谈到的监管环境的变化,主要包括新版巴塞尔协议,以及美国的《多德—弗兰克金融改革法案》。他表示,新的监管规则有利于具有全球性,各国监管部门因此在政策上也更为一致,这就是通过提高资本充足率要求和增加使用资本的限制,降低银行业的整体风险。
由于拥有财富管理这个更传统和更稳定的业务作为“保障”,瑞士信贷在新的监管环境下可能只需要作出相对较小的调整。而那些更加倚重投资银行业务线,特别是偏重用自有资本进行交易的跨国银行则需要经历更为痛苦的转型。
这从瑞士信贷的一级资本充足率可见一斑——%,而去年第三季度结束时,这一数据为%。同时,该行私人银行管理的客户资产的净增加值也从2009年的416亿瑞士法郎增加到2010年的545亿瑞士法郎。在管理富有客户的资产方面,瑞士信贷正在缩小与最大竞争对手瑞银集团的差距。
“瑞士信贷可能相对保守一些,但是我们会比较谨慎地使用我们的资本。”杜德恒解释说。
良好监管与刺激创新的平衡
而瑞士信贷的模式,可能更适合中国监管层的口味——在中国,金融体系一直受到较为严格的监管,不论是银行还是证券公司,都必须将其风险敞口与净资本挂钩。不过,杜德恒提醒说,加强监管并不意味着扼杀创新。
“不论对于中国市场,还是对于美国市场而言,最希望做的是保持平衡。”杜德恒说,“一方面能够对市场进行比较好的控制和监管,同时又能够进行创新,或者说刺激创新和新产品的发展。金融行业一向是以能够进行创新而著称,不管中国和美国,都是要在良好监管和刺激创新方面达成一个适当的平衡。”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