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总算找到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
总算找到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

总算找到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

作者:htnews7   2023-01-31 17:20:46  点击:13

详情

1管理 会计 的理论基础

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管理会计从无到有,从分散到形成体系并非是无根据的,而是由现代企业管理职能的扩展所决定。无疑,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也是由上述相关科学的“加盟”而奠定的。

[图片0]

1、科学管理理论为管理会计基本分析方法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运动对于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在十九世纪末,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企业管理仍然以经营管理为主,劳动生产率极为低下。这时,以泰勒为代表的一批电气工程师开始对劳动者的作业时间和动作进行科学研究,并倡导以精确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知识来代替个人的经验判断,采用严格的计算方法来研究成本的发生和变化,确定标准和加强控制,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于是,企业管理中开始有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的分离,有了计件工资制等等,正是由于企业管理开始重视对于内部生产过程的计划和监控,重视对内部生产效率的衡量和激励,才产生了对于超出传统财务会计职能的管理和会计职能的需求。而科学管理在使企业管理产生对于管理会计职能需要的同时,其理论也为沿用至今的管理会计基本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2、组织行为学为管理会计系统控制方法和体系的完善提供了理论基础,组织行为学应用了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人类学、政治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多门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基本理论,探索如何根据人类行为的规律来构建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企业组织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引导和激励人们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组织行为产生于本世纪四十年代,它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所决定的,而动机由需要所引起,对人的激励要首先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从人是社会人的角度看,人的需要就不仅有生理需要、物质需要,而且还有心理需要和精神需要,进而,从企业组织角度来考虑这些行为规律,就要求企业管理必须重视对组织行为的研究,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激励与机制的建立来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而在这一过程中,管理会计从组织行为科学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是管理会计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2管理会计应用难点

一、决策者问题

管理会计认为,决策者能够利用会计提供的信息,独立作出生产营销等方面的决策;企业的不同决策层次,利用管理会计的独立性是相同的,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该理念对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提炼出一个决策,排除外界因素,有利于数学上的推导及证明。另一方面,表明管理会计提供的方案切实可行,以此为基础,选定的其他决策方案也是有效的。当然,对某些行业的某项财务工作而言这个理念有其不恰当之处。

管理会计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上。在这样的经营环境下,企业的产供销各环节基本上都参与了市场竞争。虽然有政府的干预,但主要是企业对市场的利用与操纵。企业不会简单地受市场支配,各级决策者的任务之一就是认清形势,预测,利用市场指向,利用其有利的方面,英明决策,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影响企业决策有多方面的因素,如财务、人事、竞争对手、市场行情及其他非因素。管理会计提供的决策方案主要是从财务入手,体现成本最低和目标利润最大这一原则,不考虑企业决策者之间的联系与制衡,依赖于定量分析,外部其他因素对企业目标的影响未作妥当的考虑,这正是阻碍管理会计应用的一个因素。同一企业之中,不同层次之间,决策的着重点不同,子公司与母公司,分厂与总厂之间,车间与厂部之间,对最佳决策的认可各不相同。鉴于此,根据管理会计有关原理可以认为,企业各决策者可以相互的实用意义要大打折扣。

二、企业外部环境问题

管理会计提供了很多预测、决策方法,这些方法大都沿袭于数学方法、统计方法和决策科学方法。这些方法引入之后,很多运用者既没有按照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及时进行适当的变通,也没有足够地考虑到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而是试图从会计的角度使这些方法得到新的应用,以致给工作制造疑难问题。如,变动成本法下的保本分析,总是假定价格不变,单位变动成本相等。作为数学推导,静态理想的模式,可以为人所接受。但是,在一定时期,单价不变难以成立,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要求得出各产品的变动成本已是相当困难,使其不发生变化就更难了。一些简单的预测方法,如高低点法、回归法等,本是一种理论上的趋势预测方法,恰当运用也仅仅能预测企业管理中某些方面的变化趋势。众所周知,企业生存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环境中,单个企业不能左右市场;从这点上看,企业生产上不存在完全的线性关系,显然这种预测本身并没有什么坏处,但要把预测的结果认为完全正确的,并作为决策的依据,那就是削足适履了。管理会计给企业提供的是一个稳定、宁静的外部环境,认定与企业经营有关的许多因素都将不变或只呈规律性变化。在资金流量分析,长短期投资决策中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由此可见,管理会计更适宜于应用在一个封闭式的系统中。

有了外部环境不变这一前提,各种会计技术方法便有了立足之地,都经得起严格的数学证明。由此产生出定量分析的各种结果,可操作性强,稍加比较便可获取最佳方案,看起来令人信服,这正是管理会计引人入胜的地方。

3管理会计的目标问题

管理会计的各项决策总是围绕目标利润最大化这一中心。“社会责任”、“社会成本”等问题的提出,要求企业不仅要实现其经济目标,同时又要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讲究社会效益。会计必须计量、报告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于是,社会责任会计应运而生。企业决策时,必须考虑到企业的社会成本,如污染治理,环境保护等。此外,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职工安全措施,生活福利及教育培训等问题也会对企业的利润目产生影响,社会责任会计的主要目的就是向社会公众报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作为社会责任会计要反映:(一)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二)对社会的净贡献;(三)企业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规范;(四)企业对消费者所尽的责任等。它认为只有企业实现了一定的社会目标,才有可能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显然,这是对管理会计利润至上这一原则的一个冲击。

社会责任会计不仅是对管理会计,也是对传统财务会计目标的一个挑战。在纷繁复杂的经营环境中,政府是不可能包揽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而企业也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确定的“利润最大化”这一宗旨来经营。企业如果不考虑承担社会责任,不顾社会后果,就无疑在干杀鸡取卵的蠢事,即使暂时实现了利润最大也绝对无法长久盈利。总之,运用管理会计的知识进行会计财务管理的过程中,无疑会遇到以上五大难点为典型的诸多难点。在会计工作中,我们只要根据实际情况利用管理会计的原理,就一定能够因地制宜地解决所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

4管理会计的基本假定问题

运用管理会计知识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基本假定问题。主要的基本假定问题有四种,必须予以考虑。

(一)成本性态可分成本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贯穿于管理会计的始终。本量利分析、全面预算、责任会计等都要求成本可按其与业务总量的依存关系加以区别。但在实务中,企业品种、工序繁多,各项费用发生频繁,很难真正按个别产品划分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二)信息无代价即决策者可以不花代价取得所需的各种信息。但各方面的信息需要经过多环节加工整理才可能成为决策有用的信息。因而信息要花时间花代价才能获取。如果决策者把信息的代价考虑进去,那信息的及时性和有用性就不会那么理想了。

(三)决策目标统一即企业投资者和决策总是一致的,只有这样,最优方案才可推行,否则如果存在利益上的冲突,最优方案就要重新考虑。另外,单个决策者可以脱离企业其他决策者,独立决策。

(四)经营环境稳定许多方法都是假定一些因素在规划期内不发生变化或是规律性变化,因而这一假定成了管理会计方法的前提。有了这一前提,预测、决策的数学模式便可以建立起来,就可进行精确的量的分析。

可是,这些假设,有些还无法证实,也有些也可能在某些方面脱离不同行业的会计事务,难于得到实务界的认可,因而妨碍了管理会计知识的广泛应用。如果根据我国会计工作的具体情况探索更好的方法,就一定能更充分地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

相关分类
需要在电脑上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