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终于懂得为什么转型管理会计
终于懂得为什么转型管理会计

终于懂得为什么转型管理会计

作者:htnews7   2023-01-31 23:41:05  点击:17

详情

1为什么转型管理 会计

为什么转型管理会计?随着中国财会行业不断与国际接轨,传统财会人才与符合国际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端财务管理人才的差距也愈发明显,企业对财务人员的要求已由普通的”账房先生”向“战略性财务管理会计”转变。企业的财会人才必须要融入到企业的发展中去,这就要求财会人员从传统的会计、记账、编表向参与企业战略转变。

[图片0]

据中注协原秘书长丁平准透露,国内的管理会计人才缺口已经达到了300万;清华经管学院教授于增彪也表示,管理会计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预计未来中国的1200万财务从业人员里至少需要一半管理会计师。可见,CMA管理会计无疑已成为当代财务职能转型的解题之匙。财政部部长助理余蔚平此前也在讲话时明确指出,推动经济转型,会计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特别是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乃至经济管理中具有基础支持、战略支撑作用,推进包括成本制度在内的管理会计改革,释放管理因素在经济转型中的巨大潜力,有利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2如何让管理会计的价值最大化

(1)体现在企业日常管理活动当中

这是企业的基本活动,处于基本、优先的位置,没有了基本的日常管理活动,更多的价值就无从谈起。因此,企业内部日常管理活动是最重要的,而要支撑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传统会计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只有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各项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基础的会计核算,提供恰当的核算资料,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才能够正常运行。从这个角度来讲,任何“管理会计将会取代传统核算会计”的说法都是一厢情愿。

(2)体现在融资活动当中

当前社会中,众多企业都喜欢到主板、新三板、创业板、股转中心上市交易,从而迅速实现巨大的经济效益,怎么才能符合上市标准?这就是企业管理人员要考虑的事情了,这也是当前时代非常体现价值的地方。而要符合上市标准,最根本的执行者在于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去实现,管理会计则扮演着这么一个角色——时时刻刻告诉各级管理人员:现在是否符合上市标准、离上市标准还有哪些方面的差距。只要会计人员把这些材料报告给了企业的管理人员,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去符合上市标准则是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事情了。只有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执行了相关的企业活动,财务标准才可能达到上市标准;倘若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不执行相关的企业活动,仅仅依靠管理会计的数字游戏是不可能完成的,如果硬要完成,那很可能涉及到财务造假了,等待着的就是证监会和交易所的处罚。

(3)体现在投资活动当中

现在的企业投资、并购活动如火如荼,是否能够投资另外一个企业?这是企业管理人员的决策权利,管理会计在其中扮演着决策支持的位置,注意,“决策”二字是定语,“支持”二字才是中心语,也就是说,管理会计扮演的主要是支持的位置,而非决策的位置,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定位。

3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

这是一个方向性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大家应该形成比较统一的认识。否则,中国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进程会走弯路,甚至会裹足不前。

从知识体系的角度看,西方的管理会计理论、方法和工具已经相当完善,我们所能做的应该是 “拿来主义”和“添砖加瓦”,而不是“另起炉灶”。管理会计主要属于科学范畴,讲究的是逻辑关系,就像数理化。科学是不分哪个国家的,管理会计也不应该分哪个国家。因此,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不应该体现在知识体系的层面上。我认为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应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政府参与和企业实践。

(1)政府参与

管理会计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发展了近一百年了。应该说绝大部分的管理会计方法和工具首先来自个别企业的内部管理创新,在取得社会公认的成果之后再由大学教授们总结为理论,理论的不断累积和发展最终形成了今天的管理会计知识体系。

我国管理会计体系也应该建立在广大企业开展管理会计实践的基础上,但目前我国企业的管理会计实践相当薄弱,如果靠他们自发地去了解、学习和应用管理会计,那么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进程将相当漫长。因此,如果我们希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我个人判断至少是10-20年)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会计水平,那么政府必须加大推动力度。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比较大,因此政府参与应该是我国管理会计体系的重要特征,本次财政部发布《指导意见》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政府参与主要体现在做好制度(顶层)设计。制度(顶层)设计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要让企业愿意开展管理会计实践,最理想的效果是让管理会计成为企业的“刚需”,例如要求企业实施标准成本法,并使之成为会计准则。二是要鼓励、扶持或资助社会力量开展管理会计的宣传和教育。

(2)企业实践

企业实施管理会计就像做数学题或物理题,原理和逻辑都是一样的,然而不同的题目会有不同的条件或假释。条件或假设不同,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就会不同。做管理会计也是一样的道理。

当前,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用管理会计知识去解决中国企业的实际问题。我相信我国企业的绝大部分(如果不是所有的话)问题都可以用现有的管理会计知识去解决,这是因为原理和逻辑都是相通的。但是由于我国企业的情况或多或少存在特殊性,因此用管理会计解决我国企业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应该会有中国特色,而有中国特色的思路和方法必须依靠我国企业的管理者或专家去思考和摸索。做不到是我们的意愿和能力问题,而不是管理会计的问题。既然西方国家企业的管理者和专家能够创造性地设计出各种管理会计方法和工具来解决他们的管理问题,那么我们企业的管理者和专家就没有理由做不到!

管理会计实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企业切不可急功近利。这就好比一个人要先上小学才能上中学,上了中学才能上大学。企业的管理会计实践也必须从最基本的东西开始(如标准成本和责任中心),然后逐步深入。然而,既然有了现成的管理会计知识体系,那么我国企业自然可以少走弯路,大大加快管理会计实践的进程。

4如何推动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

1、管理会计教育

让我国的管理会计的实践和理论水平尽快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的出路就是大范围地开展管理会计教育。老板、管理者、财务人员,甚至普通员工都需要学习管理会计。这需要政府与社会机构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对此,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各级相关政府应该通过他们的渠道让尽可能多的企业老板和管理者知道管理会计,参加各种管理会计讲座,了解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和对企业的价值。只有让企业老板或管理者认可管理会计的价值,他们才会愿意开展管理会计实践。

2)相关培训机构或高等学府既要开发系统的、标准化的管理会计课程,也要开发针对某行业(如建筑工程)或某职业(如生产部主管)的管理会计课程。课程不能只有讲解,还必须让学员进行大量的练习,最好有实战模拟练习,这样就可以让学员学了马上就用。

3)财政部应该推出管理会计职业资格认证。在学术上,管理会计可以看成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但是管理会计师与财务会计师是完全不同性质的职业,思维方式和工作内容差异极大,因此需要独立的职业资格认证。

4)在培训之后还需要对企业进行个性化的实施辅导,让企业少走弯路,尽快产生财务效益。做管理会计就像做数学题或物理题,题难一点企业管理者可能就力不从心了,这时就需要专家来帮助解决。

[图片1]

2、管理会计案例

十几年前,ISO9000认证搞得轰轰烈烈,但没多久便偃旗息鼓。近几年的风险管理也存在相似的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这两个体系的内容都过于空泛,而每个企业的问题都是个性化的。这样很容易导致企业把它们搞成“形式主义”。二是企业老板或管理者看不到这两个体系给企业带来的财务收益,而实施它们的成本确是实实实在在的。这样企业老板或管理者很容易失去继续做下去的驱动力。

管理会计体系要比质量管理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具体得多,而且它的财务特征也使得企业领导人更容易看到实施之后的财务收益。但是管理会计沦为企业的又一个“形式主义”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重蹈覆辙。对此,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设立高级和省级的“管理会计奖”(我们也应该有高级的“质量奖”),对取得良好成果的企业进行表彰。

2)政府和民间可以举办公开的管理会计案例大奖赛,让出色企业自己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这样的案例要比NBA课上的案例或空洞的说教更有说服力,对其他企业起到更好的宣传和示范作用。

3)培训机构和高等学府要及时为写企业撰写案例,并通过各种途径发布和讲解,使更多的企业认识到管理会计的价值,提高他们实施管理会计的意愿和信心。

3、管理会计理论

管理会计理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管理会计自身的理论;二是我国推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理论。但不管是哪种理论,它们必须来自企业的成功实践,而不是办公室里的苦思冥想。

管理会计理论要品牌化和工具化。所谓品牌化就是要给每个理论起个统一的、酷酷的名字,这样有利于传播。而所谓工具化就是要让理论变得实用,可操作性强。管理会计理论的品牌化和工具化可以进一步促进企业的管理会计实践,这样就形成了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良性循环。

相关分类
需要在电脑上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