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1数学中考复习导学案
教师应运用学案导学模式,通过对专题的划分,根据学案设计原则,准备充分的学案内容,有效地使用学案,以使学生能积极参加教学活动,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中考复习导学案以及复习方法。
教师分工合作,发挥集体智慧。
做好复习课的整个学案,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一项庞大的工作,且不免有想不到的地方,这就需要教师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分工合作。各人再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对学案进行二次备课。虽然这样投入的精力很多,但很值得。因为整个教学中所使用的是教师自己编写的材料,是学生真正需要的东西,教师不需要在学生已经懂了的问题上花时间,不需要在大多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上花时间,不需要在毫无意义的板书上花时间,这切实提高了教学效率。
[图片0]
优化了“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对课堂的控制性减少,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增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导演”,而学生是“演员”,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就“学案”提问,也可以离开“学案”提问,改变以往学生只能被动地听教师讲,无独立思考活动,无生动的竞争学习的状况。对于“学案”中的问题教师一般能作出肯定答复,而对于学生随机提出的问题,尤其是涉及跨学科的问题,教师往往不能立刻作出回答,甚至以后也不一定能作出回答,但有些学生却可能作出回答,因而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之间互动增强。因为学生课前做了充分的认知准备工作,使教师能提高45分钟的容量和教学质量。学生有准备地、有侧重地听课,提高了听课的质量和听课的效率。学生能积极参加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动力,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与施展。
教师终生学习的意识增强。
“专题复习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负担,但现代社会科技、信息发展迅速,教师如果不增强自我学习,会因为知识面的不宽,新科技成果的了解甚少,在开放性问题,探究性问题的应用性、发散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实行“专题复习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会督促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在新的历史时期下的适应力。
2中考数学复习一
研究《中考指要》,分析中考试题
《中考指要》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中考试题是对《中考指要》要求的具体化。只有研究《中考指要》,同时分析中考试题,才能加深对它的理解,才能体会平时教学与命题的专家们在理解《中考指要》上的差距,并争取缩小这一差距;才能克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更好地指导考生进行复习。比如,《中考指要》指出:“考试要求分成4个不同的层次,这4个层次由低到中依次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但如何界定“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中考指要》并未明确指出。
同样,《中考指要》还指出:“考试旨在测试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数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如何界定,如何具体化?上述种种都只能通过深入研究近年来的中考数学试题才能使之具体化,从而指导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研究《中考指要》,分析近年来的中考数学试题是非常必要的。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究《中考指要》、分析中考试题的过程中,切不可搞“猜题”、“押题”。比如有人说:中考试题有周期性,去年考了什么,今年一定不考;去年没考的内容,今年肯定要考。纵观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题,事实已给猜题、押题者的做法给予了最好的回答,实践表明猜题押题的做法并不可取。
[图片1]
渗透化归类比的思想,让学生创造性地发现新问题、得出新结论,走出混淆是非的误区。
在临近中考的第三、四轮的综合复习中,运用化归类比思想,往往可以让学生在沉重枯燥的学习过程中产生学习的激情和灵感,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减少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对旧知识的遗忘,使知识能顺利地迁移。
比如,在复习“圆的切线”的证明时,先让学生根据切线判定定理得出切线的证明就是一条直线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与此圆的一条半径垂直,二是经过这条半径的外端点。然后,通过两个不同的例题类比出已知切点和不知切点在此圆上的位置等两种不同类型的切线证明题的解题思路,归纳如下:有切点,连半径,证垂直;无切点,作垂直,证半径。
3中考数学复习二
盘点收获,拓展提升——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小结,整理本节课所学概念、定理、性质及应注意的问题,总结解题方法与规律。教师适时强调重点,对解题策略、思想方法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对运算过程进行概括。
强化训练,当堂达标——重视学法,培养能力。
用有针对性的、典型的题目进行检测,对典型例题进行变式训练,延伸拓展,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概念、公式、性质应用,解题过程中强化解题方法,规范解题步骤。
小组评价,师生反思——吾日三省吾身
学生反思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掌握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还未掌握,学到了哪些学习方法等,学生总结到位的,说的好的教师给口头表扬,学生总结出来的易错点,教师让学生记在错题本上,便于以后复习。
生问师答,定向释疑——紧扣课标,重点指引。
数学由于前后知识联系紧密,难易程度也不一样,根据我的实践,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不能一问一答,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知识的生成过程来解决。我的做法是: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根据前后知识的联系,有层次地列出来,对每一问题让其他组的同学先解决,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精讲。
数学课中前后知识的生成不是很明显,因此,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一问一答,解决的办法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组交换解决。还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剖析解题思路,完善规范解题步骤。点拨每一解题步骤应注意的问题,达到知识与方法的升华。
4中考数学复习三
要抓好重点、热点、突破难点的专题复习
第二轮复习要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以中考知识点的整理和查漏补缺为主要目的,将学生以前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有条理的重组,形成比较成熟的知识体系.复习时要抓好重点、热点、突破难点的专题复习.特别是重点内容,要明确地告诉学生这个知识点它会以什么样的题型出现,分值大概有多少,对不同的题型该如何解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专题复习.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
专题要有代表性、针对性,主要是围绕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热点、重点、难点,特别是研究近两年来我省各个市的中考试卷来选定专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外时间要花很大的精力去研究、思考.专题复习要有梯度性地增加难度,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很难提高的.这是第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但是,要照顾到大部分学生的具体情况把握好这个度.不能增加学生的训练量,更不能搞题海战术,也不能急于赶进度,而是要善于总结解题方法、技巧给学生,免得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产生无从下手的现象
淡化式的变形与繁琐运算,重视理解式所表示的实际意义,重视探索规律。
几何不仅限于作图或画图技能,观察、操作等已作为一些重要技能增加了进来。因此,教师在新授课阶段务必要把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思想方法掌握牢固,加强变式教学与训练,对课本中的典型例题多引申、多研究,引导学生理清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复习阶段把各个局部知识按照一定的观点和方法组织成整体,形成知识体系,以利于学生知识、方法的快速准备,从而存储、检索、抽取、优化、组合。
另外,还要特别注意知识方法过程的教学,特别是数学定理、公式的推导过程和例题的求解过程,基本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基本的解题思路方法被想到的过程,要敢于向学生展现自己的思维,让学生了解感悟教师求解过程中的思路方法,避免教师一说就对、一猜就准、一看就会,只给学生现成结论的现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