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当前,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已成为幼儿园工作的日常话题,教育专家认为幼儿的行为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阶段性引导,帮助幼儿快速有效的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培养幼儿的文明礼貌行为的相关内容。
如何培养幼儿的文明礼貌行为
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我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比如,大家在午睡的时候,往往有个别幼儿起来小便,脚步走的很重,就给他一个暗示,提醒他矫正;当幼儿小心走路的时候,就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的对。
有个新小朋友叫魏晓蕾,胆子特别小,他不习惯集体生活,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也往往不敢去做。对于他来说,我们需要让他养成合群的习惯。我就运用各种方法来鼓励他。先是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如上美工课的时候,让他来分发美工纸;吃午饭时候,让他来分筷子。
经过一次两次的锻炼。他的胆子慢慢大起来了。接着,还训练他在大众面前讲话的习惯。一次在学习儿歌《老师的手》的时候,提问全班的幼儿:“老师的手可以做什么?”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提问之后我就有意识这样说:“老师准备请一个勇敢的小朋友来回答这个问题。
[图片0]
大家看看谁最近以来比过去勇敢了?”小朋友们不约而同提到了魏晓蕾,他也就大胆地站起来回答了这个问题。当幼儿受到鼓励的时候,他们为了要从自己的行为中得到愉快,也就会自觉地制止那些不好的行为了。
怎样培养幼儿的文明礼貌行为
幼儿语言表达习惯的培养。课堂上幼儿除了学会听课,还要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可以就某个问题或故事,让幼儿以小组的形式互相探讨,经过交流发言,让每一位同学都说说自己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
要求幼儿学习用普通话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别人能听明白。对于说得成功、讲得好的,我们加以鼓励,对于说的不成功的,我们也要肯定,别伤害到幼儿的自尊心,呵护幼儿的心灵,让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幼儿认真做事习惯的培养。孩子养成认真做事的好习惯将终生受益。老师和家长发现很多孩子很聪明,就是粗心马虎。这时我们就要:注重示范作用,教师力求把字写的工整、美观,使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习活动要提出常规性的要求--正确、整洁、美观。做好常规性的评价,做完回头看。进行阶段性展示活动。进而让幼儿养成认真做事的好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
父母要树立榜样。年幼宝宝爱模仿他人。父母的行为是天生的教材。父母自己要热爱劳动、关心他人、自信、尊老爱幼、文明礼貌、有责任感和正义感等。这样宝宝才有可能养成好的个性品质。相反,如果父母十分自私、自卑、不文明,对生活和社会态度消极,宝宝将来也不会发展得好。
3岁左右的宝宝正处于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既可以反映出婴儿期人格发展的情况,也可以预示将来发展的趋势。因此,对该阶段幼儿的人格发育应特别重视。人的性格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可一旦形成就有相对的稳定性。3岁的宝宝在性格上已有了明显的个体差异,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格改变的可能性越小。
[图片1]
因此,培养宝宝性格的关键取决于教育方式。实际上培养宝宝性格品质要从小抓起,从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着手,如饮食、睡眠、排泄安排、自理能力训练等,这些,先入为主的习惯就是宝宝日后的习性。该如何让宝宝健康成长!最重要的是,要按照宝宝自身发展的规律培养他们,让宝宝在独立中成长。
宝宝从小要怎样培养好习惯
早上按时起床
如果孩子从出生起就有一个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睡眠充足,自然也对他的身心成长有利。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晚上8点左右入睡,早上7点左右起床,同时家长一起按时起床,敦促孩子洗漱、穿衣服。父母做好榜样,这样就不怕孩子养成赖床的不良习惯。
待人有礼貌
空闲时,应该带孩子去问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其他亲戚朋友。时间长了,他就会学会主动向人叫“爷爷”、“奶奶”,就算是见到不认识的人也会养成问好的习惯。而且,很多孩子都有“比赛”的心理,一定要比同龄其他的孩子要更加热情、更加有礼貌。从小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不要忽视小细节,有助于良好性格的形成,为今后在社会上交往赢得好人缘。
饭前一定要洗手
如果总在吃饭前问自己的孩子:“宝宝,吃饭前要做什么事?”而他也总是回答:“洗手。”那么这就说明孩子已经具有洗手的习惯了。家长对孩子的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自己做好榜样作用,同时监督,孩子便能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