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诚信是做人之本,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讲信用的人,不仅可以赢得别人的尊重,而且可以交到许多知心的朋友。反之,不守信用的人,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更不会有一番作为。以下是小编为你进整理的如何教孩子不撒谎的相关内容。
如何教孩子不撒谎
“孩子以前对你坦诚的时候得到的是什么?”如果是责难,那么孩子坦诚的消退应该是父母的责任。如果家长每次会先肯定孩子主动承认错误,去理解和帮助孩子处理情绪,并从轻发落,孩子会喜欢坦诚。
父母应该对孩子内心不快乐的感觉有恰当的同情,让孩子明白你能理解他。有时需要改译孩子的语言,把“谎言”变成一种希望或猜想。处理孩子谎言的原则是充分地肯定孩子的情绪感受,再部分地否定孩子的行为。
如何处理获益,办法是先给他一些表扬,关爱或物质奖励,许多孩子会恰如其分地使用“撒谎”技术来获得与父母的亲密感,适当的补偿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有好处的,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在提醒家长应该转变对待孩子的方式。
[图片0]
如果遇到过度“撒谎”的孩子,就要使用消退技术,在孩子表现正性情绪时给予他极大的好处,满足他的要求;在孩子表现负性情绪或撒谎时,却给予冷处理,耐心地听,然后微笑着一言不发地离开,让孩子意识到这样做得不到预想的东西。
对孩子撒谎的解决方法
正确的认识事情的前因后果,不要过多的出现暴躁,激动,伤心或者暴力行为。因为很多时候,孩子的谎言都是被父母严厉管教出来的结果。
因为孩子的思想很单纯,想事情并不那么周全细致,因此不要随便给孩子定下罪名。有时候是孩子忘记了或者为了暂时的目的。
说谎本意不好,但是从心理学上来看,找到背后的动机更显得重要。也许是我们对孩子的爱太少了。
我们要把孩子作为朋友,以诚相待,多鼓励孩子,多表扬孩子,当我们大人被小孩子发现有答应的事情没完成时,我们必须主动承认,并且去实现。
父母面对孩子撒谎怎么办
出于自我保护说谎 不少家长都遇到这样的事,孩子打坏或弄坏了东西,常常推到小动物或别人身上,或者干脆装着不知不承认是自己干的,这事实上是趋利避害,保护自己,逃避大人的惩罚和训斥,面对这种情况,大人千万别一个劲的盘问孩子,那样只会使幼儿把谎话编得越来越圆。
我们应当为孩子创造一种说真话的宽松环境,告诉孩子人都会犯错,应当勇敢的承认,下次注意了就行了,开学不久我班一位幼儿把我的电子表拿去了,当他父母发现时,他却说是他捡的,教师和孩子父母的共同努力下,让其主动归还于我,并且以后再也没有出现类似的情况。
因为想象而说谎 他们的吹嘘可能只是把心中的愿望表达出来。幼儿在三四岁的时候,见闻比较广泛,感情比较丰富,语言能力逐渐发达,容易陷入多姿多彩的幻想中,而且时常把想象和现实混同起来,说出想象的东西表达自己的渴望。
[图片1]
比如,我家的电冰箱有房子那么大;我在家里见过大象、熊猫。前者可能是贪吃,后者可能是想到动物园。又如一孩子曾对我说,他有一个和我人这么大奥特曼,其实他就是想拥有一个很大的机器人。面对这些谎话,我们要分析这些话的原因,进行解说、纠正,还可适当的满足孩子的愿望。
怎样教孩子不撒谎
一些实验显示,3岁左右的孩子已经普遍拥有这项人生技能了。2013年,在《Developmental Psychology(发展心理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实验中,让41个满2岁的孩子和24个满3岁的孩子,参加一个说谎测试:测试人员播放玩具的声音,让孩子猜测桌子后面的玩具是什么。
实验中前两次会播放比较简单的对应声音让孩子都猜对,而第三次则会播放和玩具完全无关的声音,而让孩子无法猜测。这时,测试人员会故意离开一段时间,给孩子机会来偷看。一台隐藏的摄像机将会记录孩子是否会偷看。
在测试人员回来之后,会先问孩子:“你是否偷看过玩具是什么?”如果孩子偷看过,但是不承认,会被记录为撒谎。而如果孩子撒谎,那测试人员会再询问玩具到底是什么,如果孩子选择说出玩具的正确名字,则被记录为泄露,如果选择假装不知道玩具是什么故意说错,则被记录为隐瞒。
实验结果显示,有80%的孩子会去偷看玩具是什么,在偷看过的孩子中,40%的孩子会选择撒谎不承认偷看。在撒谎的孩子中,76%会选择泄露玩具是什么,14%的故意说错,10%会选择表示猜不出来。而对比2岁组和3岁组孩子的情况后,研究人员发现,2岁的孩子在偷看后大多数都会选择承认,而到3岁之后,则多数会选择撒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