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1中学数学说课技巧
在数学课上,教师要通过精心设计跟巧妙的课堂引导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巧妙的结合起来,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中学数学说课技巧。
要制定全面,系统准确的目标
从复习课课堂目标来讲,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综合性地对学生提出目标,不能厚此薄彼.首先,三维目标各方面都要求准确,具体,其次,三维目标相互之间也要区分开来.复习一个点就是一个点,培养一种情感就是一种情感.明确学习责任.细分评价方法.最后,目标要具体.
例如,在对二面角一内容的专题复习课上,笔者就提出了这样的目标: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正确理解二面角及二面角的平面角;过程与方法:通过概念教学,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渗透等价转化思想;通过图形结构分析,掌握作图方法,提高空间想象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教学由水坝、卫星运行轨道平面到二面角,体现由具体到抽象思想.
[图片0]
过程中要注重反思
反思,就是要求学生将学过的旧知不断提取而再现的过程,反思在课堂上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反思过程中,学生完全是独立思考的,而中学数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独立地解决数学问题.所以在中学数学课堂上,反思这一环节一定要十分重视.当然应为学生学龄的不同,可以对学生提出不同要求,比如,高一的学生,可以在参考书或教材的帮助下进行反思并对他们提出陈述的要求;
而比如,高三的学生,就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完全独立地进行反思了.当然,教师对反思过程的辅导和启发是必不可少的.但学生一旦进入反思的过程中,教师就不要轻易地打断,而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跟空间,一定程度上支持学生的反思交流.这一过程的目标其实是明确的:就是通过反思把已有知识合理的整理出来解决实际问题.
2中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
设计问题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通过设疑、解疑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得到提高。因此,必须精心设计课堂的提问。提问的设计要选准问题的突破口,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针对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 提问要力求简明、扼要、恰如其分。所给的问题要具有思考的价值,词句要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含义,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加深对概念、定理、法则的理解与掌握。课堂提问要有总体设计,不可信手拈来。
课前,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在弄清问题实质的前提下去,围绕教学目标,针对重点、难点来精心设计几个关键问题。如在“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这一刻的教学中可设计这样几个问题:(1)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是如何进行的?(2)异分母分式能不能转化成同分母分式?如何转化?(3)能不能把异分母分式加减转化成同分母分式加减?这三个问题环环相扣,紧扣重点。问题(1)是温故,问题(2)是过渡,问题(3)是目标。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教师再通过讲解,同学就对“异分母分式加减法法则”有了较清晰的理解。
[图片1]
实施问答
提问的时候,要避免使用如“你知道吗?”、“是不是”、“懂不懂 ”的呆板、机械的语言,更不能用疑问的语气,这样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达不到提问的目的。也不能问一些模糊的问题,如“请大个子的同学站起来”,学生就会有犹豫不决的现象,怎样才算是大个子?这是个很模糊的概念,没有明确的界限。如果说“请身高超过170cm的同学站起来”,就会很明确了。同样,问一个数学问题的时候,要做到明确、清楚。 原先就设计好的问题,不意味着一定要问。有时课堂会发生些你意想不到的情况,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如果剩余的时间很多,怎么办?这也不意味这么问很多的问题。在中学数学课堂问“5×(1/5)=?”这类问题是毫无意义的,会使得学生索然无味,影响其积极性。此外,提问的效果直接与提问的时机有关,什么样的设问且在某节课的什么时机提出,要讲究艺术性,即要因时提问,恰到好处。
课堂提问有个角度原则。一是提问的内容的角度要广,这一点在问题设计时就要做好。二是指提问的对象要多角度、全方位。课堂提问只有广中求深,才能极大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从内容上,尽力拓宽思维角度,举一反三,求活求异,发展学生思维,同时要面对全体学生,心中装下大多数学生,提问面要广,不能只局限提问部分成绩好的同学而置多数中、差是生于不顾。但也要避免或减少“大呼龙”式的全体齐声回答问题的现象,防止课堂提问面广而华而不实。
3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坚持有效提问的原则
为保证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教师的提问还应该坚持一些提问的基本原则。中学数学课堂教学都是围绕着某一特定教学目的展开的,教学的中心是"传授知识,解决问题",这就意味着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激疑、集疑、释疑的过程,因此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问时应注重坚持以下几项基本原则,即实效原则,适时原则,梯度原则,角度原则。
实效原则,课堂提问设计的实效性取决于问题的真实和确切,即课堂提问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 ,提问要紧扣教学 目标和教材内容从感知直观人手,但不宜一问一答展示现成知识的结论,以免学生猜测教师的意向作答,掩盖了学生的不知之处,使教师获得不真实的反馈信息同时提问要确切,要针对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不能超越学生知识、思维的实际水平,也不能使问题语言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否则课堂提问会造成停滞局面,达不到预期目的。
是激趣性的提问
数学课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若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则学生听来索然寡味。若教师有意识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创造愉悦的情境,则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维。倒如:在几何里讲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教师可提问 "为什么射击运动员瞄准时,用手托住枪杆(此时枪杆、手臂、胸部恰好构成三角形)能保持稳定?"看似闲言碎语三两句话,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使学生在轻松喜悦的情境中进入探求新知识的阶段,这种形式的提问,能把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有趣。
教师提问要有针对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的问题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把问题提得太难。学生的思维与认识对象之间,有一个"最近发展区",教师设计问题要寻找这个 "发展区"。提出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特别是要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 关键处提问。当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时,教师要及时的点拨,像疏通河道一样,把学生的思路理顺。总之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问在疑处,点在惑时,以达到引发认知兴趣,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4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技巧
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
数学教学中,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必须进行适量的练习,这种练习包括阅读教科书,展开课堂交流与讨论,动手实践,解题等。有时先讲后练,通过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有时先练后讲,通过练习,发现规律,上升为理论,再指导实践。
处理好深与浅的关系
中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践经验和旧知识出发,符合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外部联系到内部联系的认识规律。其中由浅入深尤为重要,教学中应妥善处理好深与浅的关系,做到由浅入深,深入浅出。浅是深的基础,深是浅的发展,只有着手于浅,才能立足于深,两者不可偏废。至于深浅的程度和比例,这要根据班级实际灵活掌握。首先要立足于基本要求,立足于浅,面向全体学生,争取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然后才往深处发展,开拓学生眼界,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得以提高。
处理好宽与严的关系
数学教学中,要求必须严格。首先,教师应有严肃认真的教态,使用准确、严密的数学语言,进行正确、合理的推理、论证与板书。然后要求学生作业要严肃认真、计算准确、绘图标准、书写工整。教师说到的一定要做到,还要及时检查。同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能操之过急,而要多关心、鼓励,切实解决他们的疑难,使其有信心迎头赶上。
处理好多与少的关系
有些中学教师对学生加班加点,讲得多,练得多,考得多,搞题海战术,结果学生生吞活剥,浅尝轨止,既抓不住重点,又缺乏能力。有经验的教师在钻研教材、精选例题及习题的基础上,注意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样,表面上看来讲得少,练得少,但实际上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耍少而精,才能以少胜多,切不可多而杂,追求以多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