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终于发现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
终于发现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

终于发现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

作者:htnews9   2023-01-31 23:45:20  点击:13

详情

1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小,各方面发育都不健全,要想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就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倾听习惯,并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

课前知识储备,巧设"资料搜集员",教学前奏的奏响

课前学生自学可以让学生了解新课的内容,明了新课知识的目标,老师可作相应的预习指导。表面上看,一年级的孩子还很懵懂,课前布置任务似乎有点过于紧张学习了。其实一年级的孩子正是处于模仿好学的年龄阶段。也许他们并不太清楚模仿学习的用意是什么。但是如果是好奇有趣的活动,往往他们很乐意去学。老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用一些学生喜欢的吸引他们眼球的活动形式奏响课堂教学的前奏。

比如,前一段时间听的朱老师上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我们认识的数》 一实践课前,我参与老师的课前准备过程。老师在课前和学生交流时做了这样的事情。她发动学生准备上课的实物(糖果、花生、大米等)时,用事先带好的糖果,让小朋友猜猜我一把抓多少颗。在有趣的问题中激发学生估算的欲望,再让学生抓抓并猜猜。当学生处于游戏的热潮中时老师引导学生想象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实物可以玩猜猜数的游戏,学生很积极的想象,发现颗粒状的物体可以应用。朱老师留有悬念,让学生回家带自己家有的实物。"争做好搜集员"活动让学生玩的带劲,也积极热心的准备,为课堂教学作了良好的知识准备。这一准备,发现学生在课上表现尤为突出,课上的活动学生也能很好完成课上的任务。

[图片0]

控制课堂的内容安排,合理安排时间,节奏张弛有度

一节课给学生的知识容量应以学生能接受、能消化为限度。知识容量过小,学生吃不饱,节奏松弛,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知识容量过大,学生消化不了,煮成"夹生饭", 课堂教学的思路要清晰。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有合理安排,时间控制紧凑。把握主次。主要内容应该重点探究和讲解,学生能理解的要多让学生探究和讲解。防止出现主次颠倒的低效课堂。把握时间。要根据教学内容对课堂教学的时间进行分配,要遵循"主多次少"的原则,重点的和难点的内容多花时间,次要的内容少花时间。最好在进课堂前,在头脑中先给自己上上课,划划时间,做到心中有数,灵活应对课堂中的突变。把握教态。课堂教学行为十分规范,语言生动、简洁、抑扬顿挫,教态亲切、大方,服饰美观、得体,板书精练、层次清楚、富有创意。

课题导入环节,要能恰如其分地创设一些问题、故事、游戏等情境,让学生能很快进入学习新课的状态,对新课学习有一个初步了解,很多课在引入方面不必大动干戈。

2如何优化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

设计精美的课件,激励引导,激发学生求知欲

听讲是学生学习知识很关键的一步。因此,我要求学生上课一定要专心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首先,我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制作出精美的课件;其次,在教学上,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教具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我采取激励引导的方法,只要看到有学生特别认真听讲,我就适时表扬。一年级的学生都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一听到某某学生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其他孩子也会不由自主地向他学习。这样学生自然会在课堂上认真听讲。

除了让学生认真听老师讲之外,还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年级的小朋友都是很天真无邪的,当老师提问时,都会高高举起小手不停地喊:“我来,我来。”但是当老师叫了其中一个同学回答,其他同学就会马上泄气并开始说小话、随心所欲地看书、玩东西等等。此时,我会示意发言的同学停一下,并说:“还有几个小朋友没准备好呢!比比谁听得最认真!”或是“比一比,他的说法跟你想的是不是一样,欢迎发表不同的意见。”这样多次及时的提醒与交流评价,学生能逐渐养成认真倾听教师和同学发言的好习惯。同时让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准确表达自己的见解,是学生学会求知的重要途径。

[图片1]

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数学很注重思维思考,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是满堂灌,而是通过引导学生去学、去思考所学的知识。如在学习“10的分与合”时,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提问:“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引导学生一边摆小棒一边思考,从而自己得出结论。另外,有些小孩在幼儿园就已经学过20以内的加减法,每次一说到没学过的内容,他们便很快说出答案。

别以为这些学生已经理解了具体的计算方法,其实他们根本就不懂得是如何思考出来的。于是我问他们:“你算得真对,是怎么算出来的?你能当小老师说给其他小朋友听听吗?”这样一来,很快算出答案的学生就会沉下心来思考如何解释。而对于其他不会算的小朋友我会这样去引导:“同学们,其他小朋友都会算那么多算式,我们可不能输给他们哦,赶紧想办法试试看。”这样一来,其他同学也会积极地去动脑筋思考。之后,我再请小老师说说自己的算理、算法,其他同学进行验证、补充,学生在相互的思维撞击中学会了知识,获得了成功体验。

3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的教学

良好习惯的培养从有限的强迫性复述开始

一年级孩子在课堂上坚持听讲的时间有的是十几分钟,有的只能坚持几分钟,那么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就需要从有限的强迫开始。课堂中最平常的方式如学生回答问题前先提示:“仔细听,等会让你们来说说他说得怎样?”或者学生回答完问:“你们听明白了吗?”“谁能来再说一遍?”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有意强迫中慢慢学会倾听。

教学中,我还会特意加入这样的听说训练,如学习5以内加法后,我进行这样的训练:小朋友乘电梯,明明说:“我家在5 楼”,小红说: “我家在小明家楼的楼上”,问小红家在几楼?教学十几时,让学生听说“1 个十,6个一组成几?”学习连加之后让孩子听“小明排在队伍里,前面有4人,后面有3人,这个队伍有几人?”……通过这样的听说训练,我发现孩子们提炼信息、复述信息的能力渐渐变强了。

在鼓励中坚持加强孩子倾听的积极性

很多孩子在听到教师的问题后只管自己举手,根本不去注意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这时就需要教师正确地加以引导。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眼睛看着发言的孩子,也可以在一个学生发言结束后,追问一句:“谁听懂了他的意思?”并对能举手讲明白的孩子大力表扬:“老师真喜欢你,你是全班最会听的小朋友。”经过表扬,或许这孩子以后每次同学发言时都会听得特别认真。

如教学《9加几》一课,我出示了“9+9=?”一题,一般学生的思路都是凑十法,有位学生这样回答:“我的方法是想5+5=10,9和5相差4,4+4=8。”当时这位学生回答的声音并不响亮,我都听得有点困难,没想到好几双小手举了起来,兴奋地说:“老师,我听懂了,我来说他的意思。”看到这样的情景,我的心里一阵欣慰。所以,在倾听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赞扬,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4一年级数学课堂有效的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高教学策略

在低年级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答案。

例如,《统计》这节课,主要是统计客人、统计鲜花、统计水果。第一次在一班上课时,由于小动物的头像卡片只有一套,我只设计让两名学生上黑板,通过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统计出小狗、小猴、小猪这三种小动物的数量,其他学生在座位上观察这两位同学统计的过程。课后,感觉效果不好!

结合生活经验,激活学生思维

数学教学要善于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课堂上采用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把枯燥的数学问题与生活情景相联系,把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

例如,在教学5-2=?时,学生早在家人的引导下就知道答案是3。如果课堂教学仅仅停留在知道5-2=3这个得数,我觉得吸引不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怎么办呢?在此,我提高难度:“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5-2=3的例子吗?”生1举起小手:“桌子上有5个苹果,我吃了2个,还剩3个。”渐渐地,又有学生举手:“我家有5个人,爸爸妈妈出去上班,还剩3个人。”“我有5本书,借给同学2本,还剩3本。”……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我趁机引导:“这些生活中的例子都可以用5-2=3来表示,大家感觉5-2=3这个算式的能力怎么样?” 学生有的说:“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用5-2=3来表示。”有的说:“算式的本领真强!”这节数学课,学生不仅学会计算,还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相关分类
需要在电脑上登录